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 【深度】探究RLV-T5火箭及翎客航天庐山真面目
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预示着中国有了自己的SpaceX。8月10日上午10时35分,根据光明网报道,中国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可回收火箭RLV-T5,在青海省茫崖市冷湖火箭基地,成功进行了第3次公里级发射及回收试验。该火箭是目前国内体量超大、技术超先进的可回收火箭。翎客航天负责人胡振宇表示,此次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意义重大,各项指标均刷新了此前翎客航天可回收火箭试验的记录。
据了解,此次回收试验飞行时间50秒,目标高度300米,实际飞行高度302米,落地精度7厘米。此前,翎客航天RLV-T5型可回收火箭曾在今年3月27日和4月19日先后两次进行低空回收飞行,飞行高度分别为20米和40米。据翎客航天介绍,RLV-T6将向科研、军用、商用领域提供灵活可靠的发射服务,并将大幅度降低传统的亚轨道固体探空火箭发射成本。
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 探究RLV-T5可回收火箭庐山真面目
RLV-T5是翎客航天用于验证火箭回收技术的原型火箭,全箭总高8.1米,箭体直径0.65米,起飞重量1.5吨,动力系统采用5台可变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组成,主要用于将来亚轨道可回收火箭和入轨级可回收火箭的先期技术探索,具有技术新颖实用、试验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次数高、可快速迭代等特点。
RLV-T5可回收火箭于2018年5月完成方案详细设计并正式投产;同年6月,包括火箭总装车间、火箭综合保障车、地面固定试车工位、火箭回收试验场等在内的配套地面系统投产;10月,火箭完成了首次地面全系统热试车。
今年3月27日和4月19日,RLV-T5火箭已成功完成两次低空返回式回收,飞行高度分别是20米和40米,探索了多种火箭回收关键技术,包括传统控制算法与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多台发动机并联技术、新型点火启动技术、新型增压技术等,并同步检验了多种低成本工业级器件的应用。
RLV-T5的下一代,RLV-T6将是百公里级亚轨道可重复使用火箭。该箭总长14.0米,最大外径1.5米,载荷能力为500~1000千克,最大飞行高度150公里,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全箭总装工作。
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 探究国内版SpaceX翎客航天的庐山真面目
翎客航天的全称为深圳市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01月02日在深圳市福田区注册成立。翎客航天一共包括3名员工:华南理工大学在校生胡振宇,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严丞翊和火箭爱好者吴晓飞。除80后的严丞翊外,其余两人均为“90后”。
胡振宇: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华南理工大学在校学生。2011年9月在广州地区发起组织了国内第一个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独立研发探空火箭的项目团队,至今共运营三期项目。熟悉多种仿真设计及固体发动机制造,并一直担任项目组长。于2013年7月29日,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成功发射YT4(代号)探空火箭。
严丞翊:联合创始人兼CTO
清华大学火箭队创始人与航天博士生,美国密西根大学航天科技硕士,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士,参与过超重型运载火箭和载人登月轨道方案等研究,及“全球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全球卫星宽带互联网”任务研发团队。硕士毕业后,他曾作为国际火星协会在美国犹他州“火星沙漠研究站”的指令长,并在美国任职计算器辅助设计工程师及卫星地面站系统的机械设计工程师,负责“全球中轨道卫星宽带互联网”项目的地面站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吴晓飞:联合创始人兼液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师
高级机械工程师,精通电系加工。自2011年起,独立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先后设计出数款液体火箭发动机,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从理论设计到产品制造有丰富经验。
翎客航天承载着3位火箭爱好者的航天梦。公司成立时,3个创始人想把翎客航天打造成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但是彼时他们一无所有,没有研发基地,包括发动机试车在内的所有实验都需要借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公司注册后没有办公室,他们采用“流动办公”,并征用了吴晓飞在江苏老家的一小块地皮作为试验场;没有钱,所有经费都来自三人的积蓄,以及承接其他研究项目得到的报酬。其中,胡振宇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但每个月仍然会从双职工的父母那里领取生活费,补贴在广州租房生活的成本。
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 多图展示中国民营火箭发射全过程
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中国航天大步迈向太空。小灿挖掘机挖遍全球热点新闻,让您轻松涨知识。
本文标题:中国民营火箭回收成功 【深度】探究RLV-T5火箭及翎客航天庐山真面目
本文地址: